• 站内搜索

联 系 人:黄工
联系电话:15217211633
Q Q:247441523
邮 箱:247441523@qq.com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大道新海大厦13A

当前位置:主页 > 规划设计 >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东莞可园
    发布日期:2024-08-10   |   阅读:
      东莞可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可园路32号,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与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
      东莞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是岭南园林之珍品。 [2]东莞可园是保存较完整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岭南园林的代表性。 东莞可园孕育了一批艺术家和文化名家,对莞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东莞宝贵的文化资源。园内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设有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陈列展览《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
      2001年6月25日,东莞可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可园,占地约2200平方米,建筑绕庭布局。按功能和景观需要,大致划分为三个区。
      东南区为庭院主入口区,主要功能是接待客人和人员分流。东南区建筑包括建筑门厅、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及其骑楼,其中建筑门厅和擘红小榭与门厅门廊形成东南区建筑的中心轴线。 
      西区建筑是主人设宴接待客人、远眺观景的地方。包括了双清室、可轩以及建筑后巷的厨房、备餐室等。双清室主要用于设宴活动,双清室北侧小天井可通风纳凉,在双清室可观赏莲花池中的睡莲,享受后巷冷风。可轩位于双清收西侧,可轩上方便是庭院最高楼邀山阁。
      北区建筑是沿可湖而筑的建筑,独具游湖观景的功能,园主人卧室以及书房等皆位于这组建筑中。可堂是这组建筑的主体,临湖设有游廊——博溪渔隐水面设有可亭与廊相对,人可以从曲桥上到可亭。可堂西面是壶中天,壶中天与可湖中间是船厅——雏月池馆,其二层是主人书房。雏月池馆西北角有观鱼箱及其平台。
     



      东莞可园以其有限的空间融入了多种造园手法,精巧别致,呈现出岭南地区独具魅力的园林艺术。
      东莞可园包括两个平庭,是错列式的内庭结构。东莞可园的建筑以集成为几组群, 在组群之间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内庭空间,是庭园布局中比较罕见的类型,属“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其主要建筑可分为三个组群:东南部为门厅组群,北部为厅堂组群,西部为楼阁组群。各组群间连以回廊,两个平庭则错列在这些组群的界限空间之内。 可园的占地面积需小,但布局紧凑,虚实得宜,建筑一般建在园边,园内“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内庭空间,视线不受阻隔,有空间感和距离感,不产生压抑感,故有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东莞可园建筑虽无统一的轴线,但大致按南北方向布置, 体量适宜,且建筑体与建筑体之间的组合精妙,建筑组群间又以檐廊、前轩、过厅、套间、敞廊等过渡空间联成群组,曲直长短随势,前通后连,变化随机。
      东莞可园内的两个内庭似连非连,似断非断,一大一小,景物相互呼应,相互穿插。南侧内庭面积较小,名为“擘红小榭”的六角半月亭是庭院的入口,院以幽邃、宁静取胜,主要植以荔枝、龙眼等岭南果木,树下散置黄蜡石数块,石几、石桌数张。离入口较远处是一方曲池,池面窄而筑高栏,沉静悠远。北侧内庭视线较开敞,院内筑有滋树台、拜月亭、假山成为组景。两庭间穿以一道红沙岩铺成的小径“花之径”,景色透而不露,层次丰富。
      东莞可园在防晒、通风等园林设计上采用岭南园林的“顺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设计原则,使园林内拥有四时适宜的环境,即使盛夏入园亦倍觉清凉。


      东莞可园是保存较完整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岭南园林的代表性。 东莞可园是岭南近代庭园的代表作,具有较多体现岭南传统建筑园林特色的设计手法。


    [ 返回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工程案例 | 加盟合作 | 招贤纳士 | 规划设计 | 联系我们 | 首页幻灯
深圳市黄金古建园林工程设计工作室©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大道新海大厦13A Power by DedeCms